模具是工業產品生產使用的重要工藝裝備,它以其自身的特殊形狀通過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形。
模具制造過程是指通過一定的加工工藝和工藝管理對模具進行加工裝配的過程。
模具制造的過程:技術準備。材料準備。模具零、組件加工。裝配調試和試模鑒定。
模具制造的特點:
1)模具屬于非定型產品,每一副模具均有其不同的技術要求及加工方法。
2)模具生產隨機性強,計劃性差。
3)模具制造不用或少用專用工具,盡量采用通用工,夾具,刀具,量具,通用機床。
4)模具形狀復雜,加工精度高
5)模具零件加工過程復雜,加工周期長
6)模具零件需反復修配,調整
7)模具制造有意識的控制模具零件的取值方向。
普通磨削加工是指在普通磨床上進行的磨削加工,包括平面磨削,外圓磨削,內圓磨削。
成形磨削的方法
<1成形砂輪磨削法。
<2成形加具磨削法。
<3數控磨床成形磨削法。
<4光學曲線磨床成行磨削法。
坐標磨床的三個運動<砂輪自轉。往復運動。主軸行星運動。
電火花成形加工原理<脈沖電源輸出的單向脈沖電壓作用在工件電極和工具電極上。當電壓升高至電極和工件間隙中填充的工作液的擊穿電壓時,會使工作液在絕緣強度最低處被擊穿,產生火花放電,引起瞬間高溫使工件和電極表面都被蝕除掉一塊材料,在工件和電極表面形成一個小凹坑,多次脈沖放電后,形成無數個小凹坑,電極的輪廓形狀便被復制到工件上。
電火花成形加工的基本條件:
<1脈沖電源
<2足夠的放電能量
<3絕緣介質
<4間隙
電火花成形加工過程:
<1電離
<2放電
<3熱膨脹
<4拋出金屬
<5消電離
影響加工速度的主要因素:電規準、極性效應、工件材料的熱學性質、工作液、排屑條件。
極性效應:即使工件和電極的材料完全相同,也會因為所接電源的極性不同而有不同的蝕除速度,這種由于極性不同而發生電蝕量不一樣的現象叫做極性效應。
型腔模電火花加工的方法主要有:單電極平動加工法、多電極更換加工法、分解電極加工法。
絲電極初始位置確定:目測法、火花法、自動找中心。
超聲波加工是利用工具端面作超聲頻振動,并通過磨料懸浮液加工脆硬材料的一種加工方法。
超聲波加工的基本原理:再工具與工件間加入磨料工作液,工具以很小的力輕輕壓在工件上,超聲換能器通電,借助變幅桿.
振幅放大,驅動工具端面作超聲振動,迫使工件液內的懸浮磨粒以很大速度撞擊拋磨被加工表面。
振幅擴大棒:有錐形、指數形和階梯形。
激光加工具有以下特點:
<1激光加工的功率密度高,幾乎能加工所有的材料,包括各種金屬、非金屬材料以及半導體材料等
<2激光加工不需要加工工具,所以不存在工具的損耗、更換調整等問題,很適合自動化連續加工
<3加工速度快,效率高,熱影響區小
<4加工尺寸可小到幾微米,可用于精密微細加工,適于加工深而找的微孔和窄縫
<5可以透過光學透明明材料對工件進行加工。
激光加工的應用:激光打孔、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表面處理、模具加工中的應用。
激光加工原理:利用光的能量經過透鏡聚焦后在焦點上達到很高能量密度,依靠光熱效應來加工各種材料。
模具裝配的工藝方法:互換法、修配法、調整法。
模具零件緊固方法:緊固件固定法、壓入法、鉚接法、熱套法、焊接法、低熔點合金法、環氧樹脂粘結法、無機粘接法。
模具間隙的控制方法:墊片法、鍍銅法、透光法、涂層法、測量法、工藝尺寸法、工藝定位器法、工藝定位孔法。
快速原型制造技術的原理:首先建立一個三維CAD模型,并對模型數據進行處理,沿某一方向進行平面離散化,然后通過專有的CAM系統將成形材料一層層加工,并堆積成原型。
逆向工程技術原理:把事物零件經過高效準確的測量,借助計算機將模擬量轉換成數字量,從而建立起數學模型,并進行必要的改進通過數學模型生成圖樣和NC信息最終獲得零件。
高速切削原理:隨切削的速度提高,切削過程產生的切削熱來不及傳于工件和刀具而被切屑帶走,這對高速切削是十分有利的,它可使刀具工作壽命延長,工件加工質量提高。另一方面隨切削速度的增高,切削剪切區溫度升高,材料屈服強度降低,也有人認為切削加工所需的切削能量在某一速度范圍達到平衡點,隨著切削速度進一步增高,切削力隨之降低,并在某一速度后保持不變,然后可能隨著切屑的動量有所變化。
模架的裝配方法:選配導柱和導套、壓導柱、裝導套、上模與下模對合。